在石化、天然气等高危工艺中,温度是判断反应安全与效率的核心参数。传统单点式防爆热电偶只能给出“截面”数据,极易漏检局部过热。多点防爆热电偶通过在一支保护管内集成3-32支独立测温芯,实现了纵向“厘米级”密集布点,为装置提供了真正的温度云图。
一、密集布点策略
1.工艺逆向定位
先根据反应放热曲线、CFD模拟和历史故障库,划定高温易发区,再决定测点间距,常用50-80mm,对催化剂床层、气液相界面等敏感带可加密至30mm。
2.冗余+基准
每支多点偶按“双支并联”制造,其中一支作为测量支,另一支仅做冷端补偿和断偶备份;同时在管束外壁固定一支基准芯,用于在线校正,保证±0.5℃的系统精度。
3.分区安装
在反应器上、中、下三段分别设置独立法兰,每段长度≤6m,既方便后期抽芯检修,又避免过长导致响应滞后。柔性骨架设计让管束在热胀差达40mm时仍可自由伸缩,护管不弯曲。

二、优势
1.安全维度:32条温度曲线实时进入SIS,一旦任意0.5m段温升速率>2℃/min即触发联锁,比单点方案提前3-5分钟发现“飞温”,将燃爆概率降低一个数量级。
2.经济维度:一支32点防爆热电偶可替代传统16台单点偶,节省法兰、电缆、接线箱及施工费用约40%,且检修只需抽出一支,无需多次拆装,停车时间由8h缩至1.5h。
3.工艺优化:密集数据支持AI建立三维温度场模型,操作员据此调节进料和冷氢量,催化剂热点温度下降5-8℃,运行周期由12月延长至18月,年增产收益可达数百万元。
凭借厘米级密集布点,多点防爆热电偶把“看不见”的温度梯度变成连续可控的数据链,为装置安、稳、长、满、优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温度感知底座。